观看电影《望道》观后感范文两篇(望道电影在哪里拍的)

admin 教育心得 2023-09-10 09:08:55 89

该片以《共产党宣言》首个中文全译本翻译者陈望道为核心,展现其笃定恒心、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下面小编在这里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几篇观看电影《望道》观后感范文,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观看电影《望道》观后感范文1

观看电影《望道》观后感范文两篇(望道电影在哪里拍的)

《望道》是一部非常感人的电影,它讲述了复旦大学校长陈望道的故事。这部电影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陈望道的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以及他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执着追求。

陈望道是一个非常有追求的人,他在年轻时就立志要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做出贡献。他在学术上一直追求卓越,不断地学习和探索,最终成为了一名杰出的学者和教育家。他在担任复旦大学校长期间,不仅推动了学校的发展,还积极参与了社会公益事业,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电影中,陈望道面对的困难和挑战也让我深受触动。他在担任校长期间,面临着种种困难和压力,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不断地努力和奋斗。他在处理校内事务时,始终坚持公正、公平的原则,不偏袒任何一方,这种正义感和公正的态度让我非常钦佩。

此外,电影中还展现了陈望道对学生的关爱和关注。他在担任校长期间,不仅关注学校的发展,还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他积极推动学校的教育改革,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和环境,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发展自己的潜力和才能。

总的来说,电影《望道》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陈望道的精神和追求,他的故事让我深受启发和感动。他的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以及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执着追求,都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学习和追求的。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自己的信念,不断地努力和奋斗,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观看电影《望道》观后感范文2

着实有些年头不坐在影院中静静地欣赏一部电影了。几天前,在和同事谈论当下电影时还发了一通议论,表达了对目前影视界的个人偏见。客观地说,《望道》又修正了我的一些看法。当然,仅仅一部电影的影响力可能还不足以达到改变一个人的程度,不过,在快餐式影视制作方式盛行的环境中,体现时代主旋律的作品依然是中流砥柱。

《望道》以陈望道先生翻译《共产党宣言》为切入点,刻画了20世纪20年代以陈望道为代表的一批知识分子群像,表现了先辈们追寻真理、坚守大道的崇高革命精神。

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正处在深刻变动的历史发展时期,西方民主思想进一步影响中国,尤其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开始结合,中国共产党诞生,国民大革命风潮乍起,革命与反革命激烈交锋。此时,《共产党宣言》和陈望道们就像一盏明灯在黑暗的中国闪烁。这盏明灯,在当时来说,犹如影片中的那个具象,那盏飘忽在陈望道先生翻译《共产党宣言》所在小柴屋中的“豆灯”。在影片中的豆灯两度出现,这两次出现基本是同一种场景,第一次是在镜头的慢摇中转换,由灯及人,画面的表现张力缓慢凸显。伴随着剧情的发展,豆灯第二次出场,这次镜头切换频率快,内容更丰富,角度更多元,既是描述又是深化,展现了以陈望道为代表的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奋斗精神已深深刻印在中国革命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指引着一批又一批、一代又一代革命志士勇往直前。在陈独秀先生搜罗翻译《共产党宣言》文本人选的时候,抛却了唯利是图,抛却了旧思想旧文字,正当在他焦急和迷茫的时候,陈望道先生不为名利直面险恶,以较高的中文素养和严谨的学术精神钻研马克思主义,感染了陈独秀先生。我想,这也是共产党人的追求所在,也是这盏豆灯燃烧的某种意义所在。此后,这束光,逐渐扩散,愈来愈强,驱散着黑暗,照亮着在黑暗中勇毅前行者的道路。

这道路,曲折而宽阔,最终通向光明。

在光影的运用上,《望道》沉稳凝重而且灿烂辉煌。20世纪20年代,在国际帝国主义和国内封建主义双重统治的旧中国,中外反动势力相互勾结,北洋军独裁统治,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工人运动被镇压,民主人士惨遭杀戮,新闻馆被破坏,正义的青年学生惨死于反动派的枪弹之下……影片整体基调是灰白色调,沉稳凝重。在这种灰白色调的背景之下,另一种最醒目的是红色。那是鲜红的血液,是反动势力杀戮青年学生和革命人士的罪证,血液渗进冰冷的雨水,肆意流淌;那是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的喜悦,军民同庆,满城映红。烈士的鲜血没有白流,它换来了人民的新生,国家的光明,灿烂辉煌。两种色彩形成强烈的映衬,交织在一起,革命的艰难险阻,胜利的来之不易,一切在执着的守望中涅槃重生。

一如影片强烈的视觉冲击,《望道》的内在表现也是异常感人的。陈望道译著过程中,夜以继日,心无旁骛,把母亲送来的粽子蘸墨而食。十八大闭幕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看到陈列柜里《共产党宣言》中文译本,讲起了这段故事:“蘸着墨汁吃粽子,还说味道很甜”。影片中当母亲看到陈望道嘴角的墨汁时忍俊不禁,母子二人呵呵大笑,但笑着笑着,母亲脸上就隐约让人觉察到一丝酸楚,那是母亲的爱,来自母亲内心最深处的柔情,只要一触就能让人泪流满面。陈望道患病,医生嘱咐需要阿莫西林,但是阿莫西林属于军管药品。陈望道妻子蔡慕晖万般无奈之下求助戴季陶,但是戴季陶开出交换条件,丈夫的气节和自身的正义立场驱使蔡慕晖最终没有屈服于戴季陶的威逼利诱。想到不能因此救丈夫性命,蔡慕晖雨中伏地嚎啕大哭。还好,周恩来得知此事后秘密派人送来了药品。一位革命者,没有被反动势力打倒,却因为反动势力的药品封锁几近命悬一线;一位革命者的妻子,纵有挑战反动势力的坚强意志,却无力拯救自己深爱的爱人,这个社会何等的扭曲,何等的让人无奈和愤怒。

如此让人出离愤怒的、潸然泪下的情节贯穿整部影片,共同营造了当时“不进行制度的根本变革,一切改良措施都是徒劳无益的”(陈望道语)革命诉求,也让《共产党宣言》这本不到三万字的小册子,成为中国共产党确立革命信仰的思想起点,它让无数中国仁人志士看到了中国的希望,并志愿加入到共产党队伍里来。

一部影视作品的艺术性能够带给观众一定的美学享受,但它必须服务于一定的思想内容,不论科技如何创新,形式不是用来哗众取宠的;影视作品的思想性必需以艺术表达为载体,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是水乳交融的完美一体呈现。观众的静静观赏和时时可闻的啜泣告诉我:《望道》无论在思想性还是艺术性上皆不愧为上乘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