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篇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下面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了关于3篇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一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准确把握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演进方向和规律,突出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抓住了国家治理的关键和根本,对于更好发挥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中国共产党是国家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领导,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不可能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就,也不可能具有今天这样的国际地位。新中国成立70年来,正是因为始终在党的领导下,集中力量办大事,国家统一有效组织各项事业、开展各项工作,才能成功应对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克服无数艰难险阻,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实践充分证明,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我们推进各方面制度建设、推动各项事业发展、加强和改进各方面工作,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自觉贯彻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根本要求。
党的领导制度是我国的根本领导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一个严密完整的科学制度体系,起四梁八柱作用的是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其中具有统领地位的是党的领导制度。全会把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放在首要位置,同时把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的要求全面体现到各方面制度安排之中,突出的正是党的领导制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中的统领地位,彰显了我们党牢记初心使命、以坚强领导铸就千秋伟业的责任担当。
准确把握国家治理的关键和根本,就要始终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多方面的显著优势,首要的就在于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党的科学理论,保持政治稳定,确保国家始终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形象地说是“众星捧月”,这个“月”就是中国共产党。在国家治理体系的大棋局中,党中央是坐镇中军帐的“帅”,车马炮各展其长,一盘棋大局分明。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首先就要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
准确把握国家治理的关键和根本,就要完善坚持党的领导的体制机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顺利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必须完善坚持党的领导的体制机制,更好发挥党的领导这一最大优势,担负好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重大职责”。我们要按照《决定》的部署要求,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完善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各项制度,健全党的全面领导制度,健全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各项制度,健全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制度,完善全面从严治党制度,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
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定海神针”。面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身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把党的领导这一最大优势更加充分发挥好,我们就能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轮始终沿着正确航向破浪前行,胜利驶向光辉的彼岸。
篇二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的主题是,研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这是一个特别重大的课题。习近平总书记9月24日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成为具有显著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的制度,要强化制度执行力,切实把我国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当前,面对新时代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不同地区、不同部门对制度与效能、体系与能力、党建与治理、分工与协同、统一与特殊等概念和关系的认识中存在一些误区,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制度的有效执行。我们有必要辨析一些似是而非的命题,以最大限度发挥制度优势,提升国家治理整体效能。
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不能狭义理解为完善国家监察和督查体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强化制度执行力,加强制度执行的监督,切实把我国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有人认为,这就是深化监察与督查体制改革,以监察和督查提升治理效能。事实上,监察和督查只是强化制度执行的一种方式。将国家制度优势化为治理效能是一个过程,至少包括制度创设、有效执行、监督和反馈等环节,强化制度有效执行也不能限于负向的监察、督查和问责,还包括正向的法治保障、德治引领等手段。
完善国家治理体系与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和效能是一个有机整体,二者相辅相成,但又是不同层次的概念。完善国家治理体系是基础,有了运行良好的国家治理体系才能提高国家治理能力,二者良性互动,才能实现国家有效治理。当前,有的地方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完善基础设施,并将物理平台信息化等价于治理体系现代化,认为建好系统、搭好平台就一定能实现有效治理。这种“见物不见人”的治理思维,不仅耗费大量资源,还可能与规范有序、充满活力的基层治理目标相违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大的优势就是党的领导。党对一切工作的全面领导是顶层设计、总体布局、统筹协调、整体推进意义上的领导。在党的领导下,要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基层政府各条线、各部门的作用,发挥社会与市场的力量,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与自主性。同时,党建应与治理紧密结合。党的领导作为最大的制度优势,必须体现在以党建工作促进有效治理,以党的领导统领全局、整合社会资源、协调各方参与,为实现有效治理提供政治、思想和组织保障。
近年来,在地方实践中,我们常会看到“共性”与“个性”失衡的现象。为探索经验,一些地方鼓励基层先行先试、自主创新,然后将基层经验总结提炼成为全域的政策,但是,在总结经验时,往往将不同地方的做法“东拼西凑”,形成一套基层经验无法保鲜、基层活力无法传递的政策,在执行方面则片面强调“整齐划一”。这种过于教条的思路,容易挫伤基层积极性。
党的领导作为最大的制度优势,必须体现在以党建工作促进有效治理,以党的领导统领全局、整合社会资源、协调各方参与,为实现有效治理提供政治、思想和组织保障
篇三
在十九届三中全会的胜利闭幕后不久,县委组织部于11月18日上午召开第七十四次集中学习会议,传达学习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精神。会议学习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等内容。
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全会通过的《决定》是指导新形势下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个纲领性文件,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总部署、总动员。《决定》描绘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蓝图,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纲领性文件。习近平总书记在全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以一系列新的思想观点升华了我们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认识,为贯彻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有力思想武器。《决定》和讲话相互贯通、相辅相成,是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的基本遵循,我们都要原原本本地学习,对照起来学、统一起来学。
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将“深化改革”作为主轴,再次体现了中央坚定改革的信心和坚持改革正确方向、凝聚改革共识的决心,体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坚定鲜明的政治勇气和高瞻远瞩的政治智慧。十九届三中全会打开了改革的蓝图,而改革的落脚点是民生,有力地回应了群众改善民生、整治社会治安状况、惩治贪腐和反对“四风”的期盼。人民群众期待的是经济领域改革加速前进、贫富差距缩小、控制房价、平抑物价;政治领域改革把着力点放在转变执政方式上,建立权力制约机制,提高政府的公信力;社会领域改革把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纳入民主监督,增加决策的透明度,不断完善体现公正的法律政策体系;文化领域改革把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重中之重,扭转社会不良风气,不断激发社会的正能量。同时,在劳动者收入分配改革、提高工资待遇、推进养老金制度改革、实现男女同工同酬等方面,有更好的措施和执行力度。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重要政治任务。全会精神内涵十分丰富,我们党员干部要全面准确把握基本精神,深刻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重要方针、目标任务、政策举措,领会精神实质、掌握核心要义。以全会精神武装头脑、提高素质、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坚定不移把改革开放事业推向前进。要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树立进取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敢于负责、敢于担当。
作为一名乡镇党委组织委员,我们要把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以高度的政治觉悟和自觉性,切实抓紧、抓好、抓实。要深入系统学习领会全会精神,准确把握全会精神实质,重点把握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新要求,在具体学习中要做到“三学”。一是原原本本学。要原原本本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原原本本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二是联系系统学。要善于将学习十九届三中全会精神与往届三中全会精神结合起来学,与我县改革实践结合起来学,与贯彻落实全国、全区、全市和我县组织工作会议精神结合起来学,与个人对改革的认识结合起来学,从理论、现实和历史的逻辑上认识改革,理解天峨的改革实践。三是创新方法学。将个人自学与听取专家辅导相结合,并充分利用互联网这一平台,开展讨论式学习,与大家交流学习心得体会,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通过学习,我们都对全会后中国未来发展前景更加充满信心,全会精神一定能够引领中国驶向更加美好的未来。我们党员干部都要更加坚定信心、更加奋发有为、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牢牢的拧成一股绳,朝着“两个一百年”的宏伟目标勇往直前、拼搏奋进。